宝安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滨海小学

>学校首页>美丽滨海>校长专栏>内容详情

“生命自觉”理念下的学校文化构建

发布时间: 2013-09-16 12:50 发布单位: 滨海小学(集团)滨海 浏览量: 522 【公开】

“生命自觉”理念下的学校文化构建

李唯

[摘要]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裂变诱因。我校提出“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独特学校文化,建构“和美·高尚”的物质文化、“实干·高效”的制度文化、生命自觉的精神文化、积极·主动的行为文化。今后须全力指向教师发展的原点,以提升教师文化为核心,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

[关键词] “生命自觉”   学校文化   构建   反思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人才培养。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学校变革的表现可以有多个方面,制度更新、环境更新、课程更新甚至师资更新都是其表现。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认为,当今新课程的改革,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指向人,二是指向文化。但是,从根本上说,在根基处推动学校变革的是学校的文化,学校变革的深层应该是文化变革。新课程不仅要改变人,而且要改变文化“一所学校有了明确的学校文化定位和导向,才有学校各个组织与各种制度的文化设计与实现,才会形成具有某种特质的个体或团队文化,学校文化的育人、转化和创新等诸种效应才得以在日常实践中真正实现。”创建一种学校文化,就是要创建一种校长理想的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推进学校文化变革,就是要改变学校中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一项艰难的事业,也是我们研究者孜孜以求的课题。

一、“生命自觉”理念下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

学校本来就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学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愿景、信念和价值标准,是学校最深层的、也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对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融合的独特学校文化,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学校文化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学校领导对自己学校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传统的把握和辨析,对当代社会变化和学校大文化使命的把握,以及对目前学校师生状态以及他们不同生活背景中形成的文化特征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体现和适应本校办学理念的文化追求”。我国学者顾明远将“学校文化”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并且指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生命自觉”是指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领悟,对个体生命所处外在环境的觉知和觉解。“生命自觉”之人是拥有“自我生命自觉的人”,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总是充满进取精神。“生命自觉”理念下的学校文化是指:一方面指教师生命自觉是指教师确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自我激励、自我规划、主动追求、不断超越,实现自我、学生、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发展,自觉地珍视和创造生命价值;另一方面指学生把“生命自觉理念”扎根在思想意识中,并指导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为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即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内省、追索、永新”的自觉精神。

二、“生命自觉”理念下学校文化的建构实施

学校文化即学校师生和领导者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有特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建一种学校文化,就是要创建一种校长理想的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推进学校文化变革,就是要改变学校中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学校文化从四大方面进行建构1: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理念)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和举止)。这四个层面中,其中物质文化层面是保障,制度文化层面是实施,精神文化层面是核心,行为文化层面是落脚点。

(一)建构生命自觉的精神文化

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它不仅使人在与外部世界沟通、实践中具有主动性,而且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主动性(叶澜,2006)。“生命自觉”精神具体归纳为“主动、内省、追索、永新”。生命自觉最基本的精神是主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生命自觉”内含明确的意向,指向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领悟,对个体生命所处外在生境的觉知和觉解。“生命自觉”之人是拥有“自我生命自觉的人”,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总是充满进取精神;“生命自觉”之人是拥有“对他人生命自觉”的人;以培养人的生命自觉为目的的教育,是使人走向自由、自主发展的教育,“生命自觉”精神理念指导下,产生了其学校办学宗旨、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的育人目标、教师观以及学生观,还有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

第一,办学理念。精神文化常常是不能用物质的东西展现出来的,它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环境氛围,更是一种团队特有的共同精神。滨海小学办学理念: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珍视童年价值,就是要尊重童年时期“好动、好玩、好问、好奇、好胜”等童年时期特质,珍视其中在成年人看来的某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并给予多方面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继而拥有一个完整幸福的人生。

第二,儿童观。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儿童观,“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为了学习的发生,教育者必须以关爱、积极的态度接纳学生的全部,无条件地爱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孩子发展步调的差异,为他们提供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方法和经验。儿童这种天生差异是儿童价值的一种,包括家长、教师在内的教育者需要拥有花苞心态小心呵护、耐心等待、充满期待,并利用这种价值提升教育的意义。儿童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要求教师有呵护含苞待放花朵的爱心和等待花开的耐心。

(二)建构“实干·高效”的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制度建设,确立了“生命自觉”为学校文化的内核,用四大建构牵引学校发展,在文化沉淀中寻求突破。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继续探索“指引式”制度,建立健全了科学柔性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管理指引式制度汇编》。

第一,构建“开放·实干·高效”的管理体系。五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开明阔放,扎实巧干,高效低耗”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对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深化改革,尝试“教育决策、管理实施、质量监控”三责分立机制,系统、科学地规范管理;不断推行教育均衡,持续改善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公平的需求,实现“公平、均等、普惠”为特点的教育公平。

第二,构建“细微·合力·实效”的德育体系。通过四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优势,完善了以“童年立场”为标志的校本德育机制构建;优化和改进德育的课程建设和特色活动,特别是“国旗下课堂”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等德育课程和阵地在全区乃至全市起到了示范作用;狠抓常规,进一步细格微格习惯培养,开展“生命自觉”为主体的公民教育;重视和加强了德育科研,优化德育工作管理,形成“化细入微,三体合力,注重实效”的德育新特点。

第三,构建“宽建·共生·有效”的教学体系。以教学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三级管理网络”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相结合的教学管理特色逐步形成和规范,“生命自觉课堂”模式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活动中创建教学质量”机制试行和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三层级教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广东省名师工作室”“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宝安区明师工作室”等住校资源优势,通过“教师共同体”“师徒共同体”“班主任促进会”等互助组织,帮助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涌现了一批师德师风高尚、职业能力高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实现师生和谐共进。

(三)建构积极·主动的行为文化

学校文化的落脚点是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成长。滨海小学形成独具特色的“生命自觉课堂”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延伸,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实践进行大胆探索,比如设计《学习报告单》,报告单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过程的记录、学习结果的部分呈现。有了学习报告单指引,滨海小学的课堂出项了一些变化,基本构成了以下几种具有生命自觉特征的课堂:内容拓展,合作展示型;自觉补充,教材丰富型;自觉尝试,方法探究型;自觉延伸,创作表达型等几个类型的课堂。生命自觉课堂是以学习者终身的发展为基点,努力实现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联结。因此,构建生命自觉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延伸,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建构“和美·高尚”的物质文化

学校校园绿化率为100%,在建设净化、绿化的校园环境基础上,致力“生命自觉”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建设,以在环境文化建设上,以“文学校园”为基调,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在校园外边就可以看到两条大的横幅“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名片和标签了。每层楼的墙壁设计了文化墙,比如一层的花园墙上显著的写了滨海小学的学生观“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尊重学生差异的重要教育理念。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蝴蝶墙,不仅外观漂亮而且是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蝴蝶的生命自觉精神,让每个孩子真正感受到化茧成蝶的过程,真正领会到滨海小学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三、“生命自觉”理念下学校文化构建的反思

“生命自觉”理念讲究教育科学,按教育规律办事、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促进了学生成长,促进了教师发展,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文化构建表现为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生成,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文化要从财富与精神、幸福人生关系的意义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出,学校文化从一定程度上落脚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袁振国教授认为:“学校文化与教师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动力”。可见,教师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发展的起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又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因此,在今后我们的学校文化构建研究中,必须全力指向教师发展的原点,以提升教师文化为核心,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我们将高标准起步,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2.顾明远.铸造大学的灵魂[ G]教育:传统与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04.

3.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4.刘易斯·科塞.社会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5.李政涛.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什么[J].新课程,20074.

6.李政涛.教育人类学引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李政涛.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教育研究:20104.

8.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

9.叶澜主编.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 立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1.

11.袁振国.校长的文化使命[J].中小学管理.2002.12.

12.劳凯声.教育学[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3.杨全印,李敏.学校文化建设理念的转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8.

14.张俊华, 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四种文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1 我们按照学者顾明远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将学校文化分为四个层面,即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理念)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和举止)。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招生咨询电话:27757162      资源平台技术支持电话:29999500
©2017 cn.baoan.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4225829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